🌍生活在何方🌏
在旅歐的臉友牆上提到了相關討論,乾脆回自己頁面說吧~
要決定生活在哪裡、在哪裡成家生養小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我和我家玫瑰花的情形是我們很幸運有選擇,可以先決定要生活在哪裡再來決定工作。剛好他的工作產業和我的經濟狀況讓我們有餘裕做出這樣選擇,而不需要隨著工作在不同國家和城市間搬遷。
我家玫瑰花幾年前曾出差到舊金山住了數月,依他的工作性質在當地拿到的報酬大約是倫敦兩倍,而矽谷的消費並沒有高出倫敦兩倍。我也有家人在矽谷工作對當地狀況算了解。
但我家玫瑰花對於在美國長住生活毫無興趣,可能是因為沒有夠老的房子讓他修?🤔他不願意為了追求最大化收入搬去一個他不想住的地方。我們都一致同意我們很滿意我們在倫敦的生活也不想搬離倫敦,這也是幸運我們有這樣的餘裕做選擇。
其他歐洲國家我們也都沒有考慮過,我對學習新的語言實在沒有意願。即使在其他歐洲國家能靠英文有足以生活的工作,不會當地語言要怎麼帶小孩看醫生?聽懂小孩的學校老師說什麼?和小孩其他的同學家長閒聊?建立日常生活關係?
之前有其他旅歐粉絲頁一直喊著要在地化、融入當地,但她本人卻是不會說居住國的語言的。我是看得一頭霧水,你連當地語言都不會說了,喊融入是跟別人用心電感應嗎?還是你只跟會說英語的人混在一起?那這樣也叫融入?
為了避免這樣那樣的麻煩,我們還是留在英文已經很孰悉的英國,看著當地的英語新聞、英語社群來融入吧~
我前一篇提到的房東危機處理,也因為用的是英文我才能這麼有效率啊!想想要是我連面試房客我都無法溝通了我要怎麼處理買房裝修還有接下來的一切?
我相信其他歐洲國家一定也有很宜居很舒適的,但像我們這種無意學新語言的人來說,還是留在英語世界吧!關於下一代的教育資源,我們也幫小玫瑰找到我們都滿意的學校了,希望他也會喜歡。
照片:今年早些時候帶小玫瑰去自然史博物館。
🇬🇧倫敦的迷人處之一就是這些外地要特地安排校外教學參觀才會帶來的博物館,對住附近的我們來說就像在走自家後院~